“芯片翻盤大師”,美國“硅仙人” 的傳奇之路
這位老哥,Jim Keller(吉姆·凱勒),芯片界的傳說,太過傳奇就成傳說了
看看,還有比這更牛的經歷嗎?這隨便一條塞進我們的簡歷,我們都能橫著走了,他究竟是怎樣做到的呢?
世界上本沒有那么多出道即巔峰的爽文劇本,Jim Keller拿到的劇本也是。在碩士滿地跑,博士一大堆的EE領域,只拿著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電子工程學士學位的Jim Keller 畢業(yè)后還是要老老實實搬磚。
畢業(yè)后,Jim Keller 供職于當時如日中天的DEC公司,并且一干就是18年。
DEC?不熟是吧?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,DEC推動的小型機曾在市場上掀起了巨大風潮。但到了八十年代后期,在SUN的工作站和IBM小型機的雙重攻擊下,DEC開始走向了九十年代的大潰敗,1998年被康柏收購。
話說回來,Jim Keller這老哥搬磚也不安分,很有自己想法。當他是一個芯片研發(fā)新人的時候,在DEC接受培訓,有人進來問了Jim Keller一個關于層次設計問題,Jim Keller覺得這個人說的一半有道理,另一半則非常愚蠢,然后Jim keller就和這個人開始爭論,一個小時后,誰也沒有說服誰,直到這個人走了,旁邊的人才告訴Jim Keller,那個人是戈登·貝爾,DEC的首席技術官。(戈登.貝爾被譽為小型機之父,還有一個以他命名的獎項,戈登貝爾獎(GORDONBELL PRIZE),主要頒發(fā)給高性能應用領域最杰出成就)
在DEC的18年里, Jim Keller成長迅速,期間參與和主導了Alpha 21164和21264兩款處理器的設計。Alpha?不熟對吧。使用RISC設計的Alpha處理器是DEC應對Mips和Sparc挑戰(zhàn)而推出的產品,超級計算機神威·太湖之光就是從DEC Alpha 64 衍生出來的。
在DEC被收購之后,大批人才出走,當中就包括了 Jim Keller。離開DEC之后,Jim keller 正式開始了他開掛的芯片設計人生。
第一站,芯片屆的千年老二AMD。在AMD短暫的兩年,Keller參與了K7處理器的設計,并成為后來K8的主架構師,由于這開啟了AMD對Intel的大反擊。
K7突破了傳統(tǒng)的設計,融合了AMD以前的CPU和DEC Alpha 21264的技術,憑借超級流水線浮點運算單元,結束了AMD長期以來處理器浮點運算能力差的尷尬。K8架構中引入AMD64指令集(64位x86)以及處理器芯片內置存儲器控制器,x86-64技術在AMD長達30多年的技術競爭史上首次領先對手。最終,K7和K8把競爭對手Intel 的奔騰III按在地上摩擦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AMD期間,Keller還主導研發(fā)了 HyperTransport 總線。
K8是2003年發(fā)布的,但早在1999年,他就離開AMD了。對,就是這么任性,事了拂衣去,深藏功與名,真男人從不回頭看爆炸……
第二站,SiByte 。Sibyte是下一代互聯(lián)網系統(tǒng)中高速數據、音頻與視頻傳輸所使用的硅產品解決方案領域內的首要提供商,Keller在其中則負責MIPS處理器的研發(fā)。到了2000年,Sibyte被博通收購之后,吉姆·凱勒到了博通公司擔任首席架構師。
2004年,Jim Keller轉戰(zhàn) PA Semi,擔任工程VP。PA-Semi 創(chuàng)始人Daniel W. Dobberpuhl,是芯片設計產業(yè)的絕對大師,曾在2003 年獲頒 IEEE Solid State Circuits Award,以表彰他為高性能低功耗芯片領域作出的貢獻。Jim Keller在Daniel W. Dobberpuhl的領導下,繼續(xù)積累了低功耗RISC處理器的設計經驗。直到2008年,蘋果將PA-Semi收歸囊中。
收購完成后,被委以重任的Jim Keller帶領團隊開拓了蘋果A系列處理器中的開山之作A4和下一代的A5,開啟蘋果的輝煌“造芯”路。在此之前,蘋果每一代iPhone產品使用的都是第三方的處理器。例如在iPhone 3GS上使用的是ARM Cortex-A8架構的Samsung S5PC100處理器。但是到了2010年發(fā)布的iPhone 4,蘋果推出了自主研發(fā)的處理器A4,這也是蘋果首次在iPhone上用上A系列處理器。直到現(xiàn)在,蘋果的A系列芯片依舊吊打各類安卓機,就是這么牛!
“我這個人沒什么太大成就,你們用過最好的CPU,都是我設計的!
這句看似狂妄的話正是出自Jim Keller之口,對,就是這么狂……
蘋果的A系列站起來了,但Jim Keller回頭一看,老東家AMD還趴在地上呢,算了,回去吧。
舌戰(zhàn)群儒,Zen架構一戰(zhàn)封神
2012年,Jim Keller 重回AMD,開了他的封神之路,開始著手主持設計新一代微架構,代號為:Zen(禪)。這是一個革命性的架構,這個架構號稱將把AMD處理器性能提升40%,所有人都認為Jim Keller在吹牛。
在指定“ZEN”的目標時,副總裁Suzanne打電話給Jim Keller說,“ZEN”項目組不相信這個目標是合理的,因為太超出實際了,團隊成員都很不相信這個目標可以達成。
而Jim Keller回復則是,我需要一個會議室和一塊白板。他要舌戰(zhàn)群儒。
當進入會議室時,Jim Keller說,他當時要向30個憤怒的人來解釋為什么“ZEN”可以做到。
做正確的事,而不是容易的事。
其實,Jim keller在蘋果時,就在手機SOC項目中開始大核架構的設計。當需要處理器更強大時,有兩種方法可以做到:一種方式是基本結構做得更大,簡單說就是一個大核。第二種是調整功能,搞一堆小核。明顯前者的難度更大,也更有效,因為不是所有程序都可以并行到多核上執(zhí)行,就有某些設計廠商設計出“一核有難,七核圍觀”的場景。
不過這次在AMD的挑戰(zhàn)更大,因為Jim keller發(fā)現(xiàn),雖然落后于Intel,但是AMD的路線圖并不激進。如果處于落后地位,還按部就班,結局可想而知。為了扭轉局面,Jim Keller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劃,目標把ZEN的性能提高40%,做成一個大核,讓IPC每個時鐘執(zhí)行的指令數目更多。
推倒重來,Jim keller 非常擅長從0到1。
在推出了ZEN相關處理器之后,AMD公司2018年一季度的業(yè)績上漲了40%。很多分析師紛紛撰文聲稱,曾經的那個AMD終于回來了,Intel在處理器方面的的多年壟斷終于重新有了挑戰(zhàn)。憑借Zen架構處理器,AMD有了能跟Intel 叫板的資本。
Zen架構成為了AMD歷史上最著名的架構,同時也是AMD的翻身之路。這是Jim Keller的封神之戰(zhàn),Jim Keller 也獲得了Zen 之父的美譽。
2015年9月,Jim Keller再次離開AMD,這一次他加入了“鋼鐵俠”埃隆·馬斯克的特斯拉。
他在沒有Mobileye和NVIDIA芯片供應的情況下,將特斯拉自動駕駛軟件以及硬件的底層設計全部推翻,重新來過,為特斯拉打造出一款全新的AI芯片。
馬斯克曾這樣評價:“吉姆團隊開發(fā)的AI芯片將是世界上最好的芯片!边@就是著名的特斯拉FSD芯片,在離開特斯拉加盟英特爾之前,有分析師認為特斯拉的定制化自動駕駛芯片領先業(yè)界多達 7 年。
2018年,Jim Keller 入職Intel。據官方新聞稿透露,Jim Keller加入Intel之后的職位是高級VP。他領導英特爾的相關團隊,聚焦SoC的開發(fā)與集成。在英特爾工作了兩年,Jim Keller 提出了 3D 堆疊芯片等創(chuàng)新方法,是英特爾新架構的策劃者之一。
AI——“硅仙人”最新創(chuàng)業(yè)方向
Jim Keller,翻盤大師,去哪哪翻盤,F(xiàn)在最火的風口是什么?AI人工智能。
2020年,Jim Keller離開Intel去創(chuàng)業(yè),擔任Tenstorrent的聯(lián)合創(chuàng)始人兼任CTO。Tenstorrent 成立于 2016 年,是一家 AI 芯片設計和軟件公司,主要面向AI應用的異構處理器設計。
圖片來源:Tenstorrent官網,左一 CTO Jim Keller,右一 CEO Ljubisa Bajic
Tenstorrent 旗下的芯片有Grayskull和Wormhole。Grayskull 基于 GlobalFoundries 的 12nm 工藝,包含 120 個定制內核,擁有強大的 TENSIX 處理核心陣列,能夠提供 368TOPS 算力。每個 TENSIX 核心具備完全 C++ 可編程、多線程、前端功能;高面積和功率效率矩陣計算引擎;強大靈活的 SIMD 引擎等。
Wormhole 則是 Tenstorrent 即將推出的下一代網絡交換及機器學習處理器,預計在 2021 年發(fā)布,不過現(xiàn)在看來估計要跳票了。
Tenstorrent為其AI SoC設計選擇RISC-V ISA,已獲得 SiFive基于RISC-V架構開發(fā)的通用CPU設計的許可。
Tenstorrent由前AMD工程師Ljubisa Bajic 和Jim Keller共同領導。Ljubisa Bajic和Jim Keller在AMD從事了幾十年基于x86的設計工作。Jim Keller在蘋果公司時也曾從事過多種基于Arm的設計。Tenstorrent選擇使用SiFive開發(fā)的RISC-V CPU設計這一事實本身就很值得注意,也是對新架構的一種證明。
從X86到Arm再到RISC-V,“硅仙人”似乎已經為我們指明了方向。
編輯:ZQY 最后修改時間:2022-08-02